加洗一張底片目錄要10元,可是洗一張4x6 照片才3元?

為了度過這波景氣寒冬,當然是自己手排一張拿去洗才划算啊!!

很簡單,只要有ACDSee在手

一次把批次更名、底片目錄通通輕鬆搞定!! (我好像是推銷軟體的噢..)



首先,當然要有ACDSee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(Google)

我用的是6.0 中文化的版本 官方目前最新版是10.0

步驟如下

一、批次更名
二、建立樣張

如果目錄底下不需要有照片代碼的話,則可忽略批次更名的動作


一、批次更名

1. 打開ACDSee,資料夾選取所有照片

2. 工具 / 批次更名 or 直接按F2

(1) 開始於 "1"  (起始數值)
(2) 樣本 "照片名稱+## "
(3) 預覽可以看到目前名稱和新名稱,確定後開始更名





二、建立樣張

批次更名好後,就可以來建立底片目錄了


1. 建立 / 建立樣張

這時會出現下面這個面板,有3個地方要依序完成




2. 步驟一,先設定目錄的大小,以輸出6x4的照片為例

(1) 寬度(W) "1800" ;高度(H) "1200"
(2) 設定目錄最外圍的邊界,我習慣用水平(O) "20";垂直(V) "20"
(3) 選擇 "TIFF檔",因為在TIFF下才能設定解析度,解析度設 "300 dpi " (重要!!!)




3. 步驟二,設定目錄裡照片欄列的數目和間距

(1) 水平橫向 "8" 欄,垂直縱向 "5" ,最多可放到40張照片
(2) 間距分別設定為 "5 "




4. 步驟三,為目錄輸入標題和頁首頁尾

這部分見仁見智,可加可不加,僅提供我的方法

(1) 標題:使用標題文字,12pt,文字排列: 下中 (p.s. 取消"使用標題文字",照片縮圖就不會出現檔案名稱)
(2) 頁首:"V001-13",26pt,文字排列: 置中
(3) 頁尾:"Olympus 35RC x Fuji x-tra 400" ; "2008/11/13",12pt,文字排列: 右,行數: 兩行




5. 完成囉!!

在成品區預覽滿意後,回步驟一的輸出檔路徑 / 選擇目的地資料夾
幫目錄命名,存檔類型選擇TIFF,確定給它按下去,大功告成~

更方便的是,下次做新目錄,ACDSee 會記得上一次的設定
只要改改標題和頁首頁尾
不用短短一分鐘!!


以後去沖洗費用便宜、但不提供相片目錄的沖洗店家

或是想幫心愛的照片建檔,不妨自己做一張 XD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ketc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